Nothing Ear(开放)评论 Nothing Ear(开放)评论

Nothing Ear(开放)评论

大多数无线耳机都有一个关键缺陷——它们很难固定在耳朵里。如果你在锻炼、跑步或只是走动,这尤其令人烦恼。有了 Nothing Ear(开放式),它增加了巧妙的挂钩,可以绕着耳朵固定耳机。

正如其名称所示,这是 Nothing 的首款开放式耳塞。它们省去了入耳式硅胶耳塞,而是将 14.2 毫米驱动器放在耳道旁边。Nothing 开发了一种新的 Sound Seal System,带有定向扬声器,可防止声音泄漏。

您将获得现在标志性的 Nothing 外观,它具有透明的设计元素、IP54 防尘防水功能(适用于耳塞和其充电盒)以及 30 小时的播放时间。

那么,Nothing 的首款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 (OWS) 耳机成功了吗?是的,但是也有几个缺点。

设计

在打造可识别的品牌设计方面,没有什么是出类拔萃的,而 Ear (open) 也不例外。容纳驱动器的主隔间具有标志性的透明外观,并露出堆叠的 PCB 和捏合控制传感器。

主隔层与耳钩相连,耳钩内部采用镍钛合金线,外覆柔软的塑料。每个耳塞的末端都有一个铝制灯泡 - 这是 Nothing“三点平衡系统”的组成部分。

虽然每个耳塞的重量为 8.1 克 - 接近普通 TWS 耳塞的两倍,但由于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可更换耳钩设计和出色的重量分布,您不会感觉到笨重。

我们发现 Nothing Ear (open) 的人体工学设计和耳钩上的柔软触感材料让全天佩戴都很舒适。有时,您会真的忘记自己戴着它们。对于戴眼镜的人,我们很高兴地告诉您,耳钩完全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而这在使用耳钩时并不总是如此。

但尽管佩戴舒适,但 Ear (open) 无法在一个关键区域(即耳道尖端)保持原位。容纳驱动器的主隔间会不断移动,导致耳塞和耳朵之间明显分离,从而让更多的外部噪音进入。这导致我们在评测过程中养成了不断调整耳塞的习惯,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必须调高音量。

这个问题不仅在跑步、远足和健身等快节奏活动中明显存在,在日常办公桌工作中也会出现,因为没有太多的运动。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

关于充电盒,我想说几句 - 它的宽度相当宽,为 125.9 毫米(Ugreen 适配器用于称重),但厚度只有 19 毫米,因此很容易放入口袋或包中。它通过 USB-C 端口充电,无需无线充电。

功能和配套应用程序

Nothing 耳机内 (开放式) 未配备 14.2 毫米大型动态驱动器。Nothing 采用了阶梯式驱动器方法,将驱动器尽可能靠近耳朵。它还配有隔音密封系统,据称可通过麦克风捕捉的反向声波最大限度地减少声音泄漏。

我们已经在设计部分讨论了不尽如人意的贴合度,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申这一点,因为声音泄漏严重。你应该小心,不要让别人听到你正在播放的内容,即使在较低的音量下也是如此。

通过蓝牙 5.3 进行耳机(开放式)配对,并支持通用 AAC 和 SBC 编解码器。这里没有更高的比特率选项。您还可以获得适用于手机和 PC 的 Google Fast Pair 和 Microsoft Swift Pair 以及双设备配对,这在我们的测试中运行完美。我们希望看到佩戴检测传感器,大多数竞争对手的 TWS 耳机上都有这种传感器。

Nothing X 应用程序是市场上最好看的配套应用程序之一,它拥有一系列简洁的功能和控制选项。


Nothing X 应用程序功能

Nothing 选择通过每个耳塞侧面的专用压力传感器进行捏合控制。虽然这不是最直观的实现,但在我们的测试期间它运行完美。您可以通过双击、三击、捏合并按住和双击并按住来重新映射耳塞的任一侧。我们很高兴地报告,有一个选项可以通过捏合并按住来控制耳塞的音量。

该应用程序有四个预装的均衡器选项和一个自定义参数选项,允许对频率响应进行详细的调整。在声音定制领域,没有什么是领导者,我们很高兴 Ear (open) 得到了与该品牌旗舰耳机相同的关注。另一个巧妙之处在于,用户可以导出他们的自定义声音签名,也可以从社区成员那里导入选项。

Ear(开放式)支持“查找我的网络”,并提供低延迟游戏模式。如果您拥有 Nothing 手机,您还可以直接从耳机中召唤和使用 ChatGPT。耳机及其外壳均具有 IP54 防水防尘等级。外壳的 IP54 等级在竞争对手中很少见。

性能和音质

开放式 TWS 耳机并不以特别细致的声音特征而闻名,但如果您不关注低音,开放式耳机也能提供令人愉悦的聆听体验。您首先注意到的是缺乏低音,考虑到松散的佩戴,这并不奇怪。我们最近评测的小米 Buds 5 在低音再现方面处于不同的水平,但仍属于 OWS 耳机类别。

除了低沉的低音之外,Ear (open) 还带来了清晰的高音和中音。人声和乐器听起来丰富而充满活力,细节丰富,对于这种外形的耳机来说令人惊讶。它还搭配了一套出色的 EQ 自定义功能,可以帮助您从 Ear (open) 中获得比默认预设更多的功能。

与入耳式耳机相比,在噪音更大的环境中聆听时,您需要调高音量。我第一次戴着 Ear (open) 去健身房时,被健身房扬声器播放的嘈杂音乐所掩盖。我使用耳塞时将音量调到 90%,而普通耳塞则不会这样。

通话质量一般,在人多嘈杂的环境中,耳机很难隔离我的声音。在我们的测试中,蓝牙连接仍然一流,即使走出房间也不会掉线。在 MacBook Pro 14 和 iPhone 15 Pro 之间切换时,双设备配对完美无缺,捏合手势控制也是如此。

电池寿命

没有证据表明 Ear(开放式)可以持续长达 8 小时的聆听时间,加上外壳则可以额外提供 22 小时,总播放时间为 30 小时。

在我们的测试中,这款耳机在办公室和健身房的日常使用中持续了两周,之后外壳上的红色 LED 指示灯开始闪烁。请注意,通话时间续航时间较短,因为通话时间大约为 6 小时,而媒体播放时间为 8 小时。

当您最终需要为 Ear (open) 充电时,只需快速充电 10 分钟,即可使用 2 小时。

结论

Nothing Ear(开放式)是我们迄今为止测试过的最舒适的耳塞之一。柔软的挂钩让它们始终贴在耳朵上,即使整天佩戴也不会感到耳朵疲劳。结合其标志性的 Nothing 设计和一系列出色的功能,如双设备配对、全景 EQ 自定义和可靠的捏合手势控制。

Ear (open) 在声音再现方面并不是旗舰级耳机,但它们的设计从未与 AirPods Pro 或索尼 WF-1000XM5s 等产品竞争。没有什么能将这些耳机推销给那些想要在繁忙的城市中上下班或慢跑时了解周围环境的人,我们当然可以看到它们对这类用户很有吸引力。

无耳 (开放)

Nothing.tech 售价 149 美元 Nothing.tech 售价 149 欧元 Nothing.tech 售价 129 英镑

结合华丽的设计、持久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出色的配套应用程序,如果您打算购买一对开放式耳塞,Ear (open) 值得考虑。

我们可能会从合格的销售中获得佣金。